在过去的6年里,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研究就像过山车一样跌宕起伏,大有“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感觉,这些研究结果绝大多数是血管内治疗联合标准内科治疗与标准内科治疗做对比,2013年MRRESCUE,IMS3.SYNTHESIS三项研究结果显示血管内治疗联合标准内科治疗与标准内科治疗没有明显差异,给血管内治疗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但是人们并没有停止研究的步伐,很快找出原因,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更多的临床研究,使用新一代取栓装置,2015-2016年五大临床研究发布,显示血管内治疗联合标准内科治疗明显优于标准内科治疗,这些结果改变了全球急性缺血性卒中临床诊疗指南。
研究结果显示时间仍然是大脑,时间窗是评估病人取栓治疗预后的决定因素,在发病到血管再通时间超过7.5小时(图1),取栓治疗带来的获益越来越差。
图1
根据这些研究结果,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实施再通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再通时间每延长60分钟,良好预后的比例会降低10%。
2017年DWAN研究的发布,将取栓时间窗延长到24小时,在6-24小时之内符合入组的患者能够从取栓治疗获益,该研究的入组标准为1、患者最后正常时间至随机化时间为6-24小时;2、临床缺损症状严重程度与梗死面积不匹配,定义为:A组:≥80岁,NIHSS≥10分,梗死体积<21ml;B组:<80岁,NIHSS≥10分,梗死体积<31ml;C组:<80岁,NIHSS≥20分,梗死体积<51ml。从病例选择来看,DWAN研究是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病人选择从时间窗向组织窗迈进的黎明。
DEFUSE3研究结果的发表(图2),被认为是史上疗效最佳的急性卒中临床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在6-16小时之内发病血管再通后能够显著获益(图3),研究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严格评估患者术前“组织窗”,采用RAPID软件,定量评估梗死核心和低灌注区,低灌注/核心梗死体积比>1.8且最大核心梗死灶小于70ml(图4)。DEFUSE结果发布标志着利用组织窗精准选择取栓病人的时代已经来临!
图2
图3
图4
DEFUSE研究把急性期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推向有一个新高潮,同时打开了新的窗户,将来的研究是否聚焦发病24小时以后的患者?如果符合DEFUSE组织窗标准就可以实施再通手术,采用何种技术,什么材料?是否可以实施直接血管成形手术?取栓治疗是不是会迈入越准越好而不是越快越好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