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我们汇报一例左椎动脉V4段长段狭窄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过程,具体如下。
病例详情
患者,女性,66岁,因“眩晕20余天”入院。患者20余天前突发眩晕,伴恶心,呕吐数次,为胃内容物,伴左侧肢体力弱、动作笨拙。外院头颅CT平扫:未见出血及梗死病灶(图1)。
图1
头颅MRI:右侧延髓腹侧腔隙性脑梗死(图2)。
图2
头颅MRA:双椎动脉V4段汇入基底动脉处不显影(图3)。
图3
弓上CTA:双椎动脉V1段走形迂曲,头颅CTA示双椎动脉V4段远端节段性不显影(图4)。
图4
DSA:双侧椎动脉起始处迂曲、左侧椎V4段长节段重度狭窄、右侧V4段远端处闭塞(图5-8)。
图5
图6
图7
图8
予抗血小板聚集、降脂降糖等治疗后,仍有症状反复,但自觉发作程度较前有减轻。
现为求血管内治疗入我科。
既往史: 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病史。自幼双耳听力下降病史。
入院神经系统查体:计算力和反应力减退,言语稍含糊,双耳听力减退,左侧肢体肌力5-级,左巴氏征可疑阳性。
实验室检查:血栓弹力图AA100%,ADP52.2%。
入院后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拜阿司匹林100mg 1 /日+氯吡格雷75mg 1/日)、他汀降脂(立普妥20mg 1/日)及降压降糖等治疗。
高分辨核磁及增强:1.右椎动脉V4段闭塞;2.左侧椎动脉远端不规则狭窄、管壁不规则增厚;3.基底动脉管壁多发斑块形成(图9)。
图9
术前讨论
1.患者后循环症状及体征,药物治疗后仍有症状发作,双椎动脉V4段病变,有血管内介入治疗指征。
2.多个影像学检查提示右椎动脉V4段完全闭塞,左椎动脉V4段长段狭窄。结合患者病史较短,不除外右椎动脉V4段原有基础狭窄近期闭塞,拟先尝试开通治疗,如系慢性闭塞且开通不成功,再考虑处理左椎动脉V4段病变。
3.相关风险: 右椎动脉开通过程中动脉夹层;扩张困难、血管破裂;穿支动脉损伤、闭塞;支架后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等。
治疗过程简述
全麻下右侧股动脉穿刺置入6F动脉鞘,先将6F导引导管置于右椎动脉V2段,造影示右椎动脉V4段闭塞,基底动脉远端由脊髓前动脉代偿显影(图10)。
图10
Traxcess微导丝(0.014″,200cm)+ Echelon-10微导管越过闭塞,但未能进入远端真腔(图11)。
图11
尝试两次未获成功,遂放弃开通右椎动脉V4段闭塞病变,回撤导引导管前再次造影与前相比未见明显改变(图12)。
图12
将6F导引导管置于左椎动脉V2段,造影示左椎动脉V4段长节段重度狭窄,最窄处狭窄率约90%(图13)。
图13
将Traxces微导丝结合Echelon-10微导管,将微导丝及微导管置于左大脑后动脉远段,交换Transend微导丝(0.014″,300cm),沿Transend微导丝送入Gateway球囊(2.0mm×15mm)准确定位于左椎动脉V4段狭窄处,于狭窄处扩张两次(图14,15)。
图14
图15
球扩后造影提示左椎动脉V4狭窄部分改善(图16)。
图16
后送入Excelsior XT-27支架释放导管并通过狭窄段,释放Neuroform EZ支架(4.5mm×30mm)。造影提示支架释放后支架贴壁良好,前向血流mTICI 3级(图17,18)。
图17
图18
术后查体同前,术后即刻复查头颅CT未见出血(图19)。
图19
术后头颅CTA检查:左椎动脉V4段支架术后,血管通畅,狭窄程度较术前CTA明显改善(图20)。
图20
讨论
本例开通右椎动脉V4段,反复尝试两次但微导丝未能进入真腔,微导丝一直走行于内膜下,进一步操作会导致夹层撕裂风险,遂终止开通治疗。左椎动脉V4狭窄,病变长,毗邻重要边支开口,先选用稍小直径球囊扩张,再选用贴壁性较好,长度与病变匹配的开环支架覆盖病变。